首页 国内关注财经投资 房产置业 旅游攻略 教育培训 汽车动态 娱乐播报 科技频道 美食 时尚 医疗 川南文化 情感助手 职场达人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高新区 荣县 富顺 国际要闻 本地热点

财经投资新闻:MCN机构签约乱象:一签10年违约金1亿,网红离职不容易(2)

记者:采集侠 时间:2021-12-17 16:52  来源:网络整理
汽车动态】:地平线牵手纵目科技,将开发智能驾驶量产级解决方案
汽车动态】:有望实现年产50万辆 特斯拉供应链90%本土化
汽车动态】:英飞凌任命下一任CEO,曾任汽车部门主管和COO
汽车动态】:多家中国车企将采用特斯拉一体铸造策略
汽车动态】:超9万辆北京现代索纳塔召回
MCN机构签约乱象:一签10年违约金1亿,网红离职不容易(2)由自贡新闻网采编:李学政告诉记者,有一些不良经纪公司,正是看中了这里面的“逻辑”,转而将此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靠收取违约金来维持公司发展。“那些不良经纪...

李学政告诉记者,有一些不良经纪公司,正是看中了这里面的“逻辑”,转而将此作为自己的生财之道——靠收取违约金来维持公司发展。“那些不良经纪公司故意压榨签约者,让对方离职支付高额违约金。”

可申请酌情调低违约金 归属权赔偿问题争议多

在李亨看来,MCN机构规定收入二八、一九分成显然属于不合理条款,而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高额违约金,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得不到法律支持。

他分析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约金一般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实际损失,但一般不超过损失的30%;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作出裁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谢鸿飞认为,基于契约自由理念和原则,MCN机构可以通过合同规定签约者签超过10年的合同,并规定高昂的违约金。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这种合同涉及“网红”的职业自由,应当认定其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MCN机构的各种培养和推广费用。在违约金过高时,“网红”可以请求法院酌情调低违约金。

不仅仅是高额违约金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网红”想离开MCN机构还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争夺的一个焦点为:账号的归属权。

去年5月,美食博主“翔翔大作战”发布视频称,由于和所签署的MCN机构发生纠纷,他向机构提出解约后,后者即冻结了他的部分社交媒体账号。双方在就账号归属讨论未果的情况下,这个拥有400多万粉丝的视频账号,在去年5月25日之后再未更新。最后,博主弃用“翔翔大作战”的账号,注册了名为“拜托了小翔哥”的新账号,将视频事业从头做起。

“无论是MCN机构还是‘网红’个人,其利益核心都在账号上。从我代理案件的经验来看,如果说解约时个人赔更多的钱能够拿回账号,绝大多数当事人也是愿意的。”星娱乐法创始人、娱乐法律师李振武说。

据李振武介绍,账号归属权的问题是目前法律尚未能妥善解决的一个难点。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基于账号的人身依附性以及对这个账号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认为将账号判给“网红”更为合理;而“网红”则需要在支付违约金的同时再额外拿一笔钱来“赎”账号。

“实践中难以避免的‘用钱买账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助长了MCN机构对高额违约金的规定;另一方面,法院判决只能确定账号的归属,但账号的价值难以估算,这也导致可能出现尽管账号判给了‘网红’,但双方因赔偿金额问题争执不下的情况。”李振武说。

有关归属权的问题,李亨也深有感触。

前几年,一家MCN机构想签约他的一位漫画家朋友做旗下“网红”,并声称后续将动用各种资源对其创作的漫画进行大力推广。李亨查阅对方发过来的合同发现,对方注明此合同为委托创作合同,即该公司委托漫画家创作漫画,漫画的著作权归公司所有。

“此外,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营销限制,只有漫画在网络上转载传播和以实体书出版的许可费会给漫画家分成,其他的影视改编和衍生品开发所得归公司。而后者恰恰是一部作品收入的‘大头’。更让人气愤的是,合同里要求漫画家放弃署名权,漫画由××漫画社以‘主编’形式署名。”李亨说。

在李亨看来,这份合同明摆着是“欺负人”,一旦签下,后患无穷。

行业发展太快良莠不齐 打着培训网红旗号圈钱

林慧现就职于浙江杭州一家大型MCN机构,谈到合同问题,她告诉记者:“一般MCN机构都是采用制式模板合同,分成比例、签约年限、应尽义务等条款都大同小异。除非签约‘网红’在网上已有一定名气,或达到一定的粉丝体量,才可能左右合同内容,让机构在条件限制上做出让步。”

在林慧看来,MCN机构负面新闻频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行业发展太快、MCN机构良莠不齐,一些资源和资质较差的小公司在签约“网红”和运营账号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合规行为。

作为业内人士,林慧了解一些MCN机构挖的“坑”——比如有的MCN机构专做秀场直播,这个版块的基础人群最多,通常以大量“素人”主播为主。签约时,公司可能提出每月直播60个小时才能拿到底薪,看似很容易做到,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有很多附加条件,如后台要达到多少观众、日均礼物收入要达到多少,甚至公司刷流量花的钱也要算到主播头上。这种情况下,很多主播连底薪都拿不到、拿不全,更不用说提成了。

财经投资精选: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