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伟大复兴的奠基礼——《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来观网讲“觉醒〞
【文/观察者网 张照栋】
4月25日,热播剧《觉醒年代》编剧、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带着剧中扮演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两位青年演员,赴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扫、缅怀革命烈士。当天下午,龙平平怀着沉重的历史感,做客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主办的“观学院”活动。
这场讲座以“《觉醒年代》:伟大复兴的奠基礼”为主题。龙平平在讲座中强调,1915-1921年,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三件大事,《觉醒时代》“写这六年,实际上写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礼。”
“我女儿那天和我说,她看了这部剧,就去写了入党申请书,让我吃了一惊!”龙平平还在现场和观众们分享了一段小插曲。
《觉醒年代》中饰演陈延年、陈乔年的两位青年演员张晚意、马启越,也到场分享了自己的感触。
张晚意说起上午去龙华烈士陵园祭扫:“看着烈士们的墓碑,我感到非常难过。我演了这部戏,我了解了当时的历史,我知道他们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当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多么的不易。”马启越也感慨道:“我终于看清楚了他的样子,我把花放到他那个墓碑前那一下,我非常难过。”
龙平平做客观学院 图源:观察者网
龙平平(左)马启越(中)张晚意(右)图源:观察者网
陈独秀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
作为前清秀才,对传统文化有着很高造诣的陈独秀,为何不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出路,而要舍近求远,不远万里地从欧洲去引进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挽救中国?
这是龙平平在剧本创作初期,脑海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图源:观察者网
这个问题落在剧本上,就是陈独秀在剧中先后提出两个问题:换人换政府的政治革命老路已无法拯救中国,但新路在何方?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大强敌”的时代,此处的变局和强敌,指的是什么?
龙平平解释,所谓老路,即流民推翻旧王朝、旧政权,建立一个同样性质的新政权,循环往复,这就是老路。
而变局与强敌,则由陈独秀在剧中自问自答:中国之前的变局,是改朝换代的专制体制的循环;之前的强敌,是文明落后于中华,且最终被中华民族吸收融合的游牧民族。
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不同,中华民族面对的强敌,不仅武力强盛、制度优越,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在他们面前,中华民族彻底的落后了,这是中华5000年文明以来所遇到的第一次。
那么在这样的变局这样的强敌面前,我们何以自处?
龙平平说道,两个字,觉醒,中国人必须要觉醒!
那怎么觉醒呢?
靠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能救中国?袁世凯、张勋都想走这条路,事实证明,他们走回头路是螳臂当车,其下场必然是头破血流。
靠资本主义救中国?也不行。
龙平平认为,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已领先中国几百年,中国走这条路只能追赶而无法超越。只有找到一种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理论,更为优越的社会制度,中国才不会亡。
龙平平表示,正是在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与斗争中,陈独秀和李大钊找到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觉醒年代》的主题,也是他创作这个剧本的初衷和动机。
“为什么我们要不远万里去寻找马克思,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历史必然。”龙平平说道。
《觉醒年代》又是如何向观众阐明这一历史必然的呢?龙平平表示,这部剧通过思想溯源、场地溯源和人物溯源三个方式,向观众阐明了这一主题。
“写这六年,是在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礼”
图源:观察者网
龙平平认为,在这六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变。
国内关注精选:
制片人王琴表示,这样取名是想让观众感受到,它不是一台常规的歌舞晚会,而是综合电视文艺的多样化展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