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教育行政审批成糜烂高发区:安徽近百学校向省教育厅三官员行贿数百次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发展布局处原处长袁文受贿一案开庭审理,经审查共有34所学校向她行贿。
2月28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展布局处原处长袁文涉嫌受贿罪一案,在霍山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近期在安徽曝出的系列教育贪腐案,揭发了教育行政审批这一“隐蔽的糜烂高发区”。据统计,去年以来落马的袁文、安徽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杨德林、根底教育处原处长缪富国3名官员,向他们行贿的大学、专科高职、中专、中学等各类学校共有近百所,行贿次数达数百次。
这些学校为何要给教育行政部门官员送钱?教育审批存在哪些“猫腻”和“寻租空间”?教育审批糜烂会形成什么危害?半月谈记者停止了考查。
学校“孑然一身”送钱,官员“前仆后继”落马
“我认罪、悔罪,也宿愿我的案例能警示身边的冤家们,扎好廉洁自律的藩篱,不要成为存心叵测的人的猎物!”日前,在安徽省霍山县法院的庭审现场,袁文声泪俱下。
袁文所说的“存心叵测的人”,多为安徽一些学校的指导。据检察机关审查,袁文2008年以来的36项受贿事项,有34项来自各类学校,包括11所本科院校,22所大专、高职院校和1所中专学校。
据统计,这些学校几年中合计130次给袁文送钱150万余元。而他们的“存心叵测”其实并不“顺便”,次要是想借助袁文手中的权势,多批招生方案、专科升格老本科或学校更名等。
在安徽省教育厅糜烂窝案中,“学校孑然一身送钱”的对象不止袁文一人。
据检察机关指控,袁文所在部门的后任处长、后升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的杨德林,先后42次收受18所学校的贿赂。
袁文的同事、安徽省教育厅根底教育处原处长缪富国,先后95次收受39所中学校长和6名区县教育局局长的贿赂,在省级示范高中评审、规范办学行为监管、名目审批等方面为其提供“关照”。
“安徽教育行政审批糜烂触及面之广、行贿受贿次数之多,出乎咱们的意料,在职务立功畛域相对也很突出!”一位办案人员说。
招生方案糜烂:“实权部门”掌握学校“生命线”,“审批弹性”成“寻租暗门”
“在省级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实权部门’和‘冷门部门’的差别很大,‘实权部门’白天门庭若市,晚上常有饭局。”安徽省教育厅一名落马官员自述,党的十八大之后,他明面上的饭局少了,暗地里的“权钱勾兑”却“停不上去”。
记者调研了解到,安徽省教育厅糜烂窝案中落马的几名官员,都来自手握审批权的“实权部门”。如杨德林和袁文曾先前任指导的方案财务处(后分立为发展布局处和财务处),就担任拟订全省省属高校、中专的招生方案,指点高中制订招生方案,以及学校设置、撤销、更名等的申报和审核等。
“多招一个先生就多一份收入,招生方案可能说是学校的‘生命线’。”安徽一所省属高校的相干担任人引见,学校每年的招生方案都要报给省教育厅计财处审批,而全省的招生方案有一个总盘子,在学校之间存在竞争性,“给他的多了,给你的就少了,所以很多学校争着去省厅拉关系”。
翻开袁文的起诉书,34所向其行贿的学校几乎都与招生方案无关,有的学校为了多争取方案,更是长期“打点”。如某学院一名副院长从2007年到2016年间,6次在春节前给袁文送现金、购物卡;某大学一名副校长和一名院长,从2010年到2014年“年年不漏”,5次共送给袁文购物卡4.6万元。
那么,送钱就能多搞到招生方案吗?“审批每所学校每年招生多少,只管有软硬件条件、历年生源状况等根据,实践上存在着肯定的‘弹性空间’,审批时很容易找理由。”曾在安徽省教育厅工作多年的一名官员通知记者。
记者发现,一些学校的招生方案增幅,与送礼数额的大小存在着剧烈的“正相干”关系。如某学院指导2009年、2010年两次共送给袁文15万元,该校的招生方案数“两年翻一番”,从2008年的1300人,跃升到2010年的2600人。
学校设立、升格糜烂:为获得“金字招牌”,几十所学校“金钱公关”
学校的设立和升格,也成为“审批寻租”的重要方面。据办案机关审查,杨德林和袁文各自收受的最大一笔贿赂,都来自一名叫张明亮的商人,他为了开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向杨德林行贿55万元,向袁文行贿46.5万元、金条1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