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内关注 财经投资 房产置业 旅游攻略 教育培训 汽车动态 娱乐播报 科技频道 美食 时尚 医疗 川南文化 情感助手 职场达人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高新区 荣县 富顺 国际要闻 本地热点

国内关注新闻: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曾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误以为不孝(2)

记者:蓝信 时间:2017-12-29 11:10  来源:
国际要闻】:街道变河流、地铁遭漫灌……暴雨致美纽约等地超40死
国际要闻】:美佛州新冠死亡率激增 葬礼排不开、遗体无处放
国际要闻】:阿富汗塔利班今或宣布新政府组成 美不愿放宽对其制裁
国际要闻】:1小时回家路花14小时!纽约乘客因暴雨被困列车上过夜
国际要闻】:5小时内,纽约市遭灌入相当于50000个奥运泳池的水量
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曾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误以为不孝(2)由自贡新闻网采编:“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

“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之初,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隐姓埋名,就意味着要甘做无名英雄,意味着自己的毕生努力可能无人知晓。对这一点,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丝毫没有在乎。

“一年刮两次7级大风,一次刮半年”“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1966年,黄旭华和同事们转战辽宁葫芦岛。在当年,这是一座荒芜凄苦、人迹罕至的小岛。岛上粮食、生活用品供应有限,同事们每次到外地出差,都“挑”些物资回岛,最厉害的“挑夫”,一个人竟从北京背回23个包裹。

就是在如此环境里,黄旭华顶着“文化大革命”中的各种干扰,带领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他表现出高超的技术总领和科学创新能力,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这种艇体构造,谨慎地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潜艇上,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再把两者结合成核动力水滴型核潜艇。我们是不是也要三步走?“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黄旭华大胆提出,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在他的主导下,中国“三步并成一步”,直捣龙潭。

确定了艇型,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最关键的技术有7项,即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等,研制者将其亲切地称作“七朵金花”。为了摘取这一朵朵美丽的“金花”,黄旭华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摸索前行,最终使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让中华民族拥有了捍卫国家安全的海上苍龙。更让黄旭华自豪的是:“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设备、仪表、原料来自国外,艇体的每一部分都是国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极其危险的试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一艘王牌核潜艇就曾在做这一试验时永沉海底。为了安定试验队伍军心,年过六旬的黄旭华以总设计师身份亲自登艇,现场指挥极限深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试验成功后,黄旭华激动不已,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颗赤子心——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三哥(黄旭华)的事情,大家要谅解,要理解。”1987年,在通过杂志得知阔别卅载、下落不明的三儿子正是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时,黄旭华93岁的老母亲召集子孙说了这样一句话。她没想到,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埋怨成“不孝儿子”的三儿子,原来在为国家做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消息传到黄旭华耳中,年过六旬的他忍不住流下了热泪。第二年,黄旭华在赴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前,顺道回家探望母亲……当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母子俩却无语凝噎——

3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母亲对离家的三儿子再三叮嘱:“过去颠沛流离,如今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满口答应,却心知实难兑现。

30年间,父母与三儿子的联系只能通过一个信箱。父母多次写信来问他在哪个单位、在哪里工作,身不由己的黄旭华避而不答。这期间,父亲病重了,黄旭华怕组织上为难,忍住没提休假申请;父亲去世了,黄旭华工作任务正紧,也没能腾出时间奔丧。直至离开人世,父亲依然不知道他的三儿子到底在做什么。

“我到现在还感觉很内疚,很想念我的父母。”可是,当别人问起黄旭华对忠孝的理解之时,黄旭华淡然答道:“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对于妻子和三个女儿,黄旭华同样心怀愧疚。自他开始研制核潜艇之后的几十年间,夫妻要么天各一方,要么就是同在一地却难相见,妻子李世英只好独自操持着家里的大事小情。李世英说:“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质。党派他去哪里,他就需要去哪里,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一对白发伉俪,一样的赤子深情。

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让黄旭华能做到以国为家、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

是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让他怀抱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

【编辑:admin】

国内关注精选: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