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曾30年没回家,被家中兄妹误以为不孝
47年前的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我国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
当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强军梦的庞然大物从水中浮起时,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难掩激动,泪流满面……正是包括他在内的无数人的艰辛付出,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由此,黄旭华的名字与核潜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再往后,不少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但黄旭华婉拒美意。据澎湃新闻12月26日消息,这个为了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九旬老翁,哪里在乎什么名头,他只是觉得:“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
黄旭华在中船重工七一九研究所办公室(十一月二十三日摄)。
一份创业情——
“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面对苏联领导人“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的“劝告”,毛泽东同志一声令下,我国正式启动研制核潜艇。
同年,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因其优秀的专业能力被调往北京,参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论证与设计,“我那时就知道,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
最初,核潜艇研发团队只有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谈起理想,大家都豪情万丈,再看现实,却是一穷二白……当时,美国、苏联等国家已先后研制出核潜艇,但这一切都是核心机密,黄旭华这群年轻人很难拿到哪怕一点现成的技术资料。核潜艇到底什么样,谁也没见过;里面什么构造,谁也不清楚。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威力巨大——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潜艇航行6万海里,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中国国防来说极为重要。
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还能干得起来?黄旭华和同事们才不管这些!
没有知识积累,他们就大海捞针、遍寻线索,甚至靠“解剖”玩具获取信息。
万事开头难,黄旭华和同事们一边对国内的科研技术力量调查摸底,一边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把玩具拆开、分解,他兴奋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与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样。“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那么神秘。”从此,黄旭华更加坚定了信心。
没有现成条件,他们就“骑驴找马”、创造条件,甚至靠着算盘打出一个个数据。
“绝不能等有条件再说,有驴先骑驴,什么时候有马了再骑马,总比停在原地好!”研制核潜艇,要运用各种复杂、高难度的运算公式和数字模型。如今的计算机一秒钟能计算上万次,但在当时,黄旭华他们连计算器也没有,只能用算盘、计算尺。谁曾想到,这些体量巨大的关键数据,都是大家用一把把算盘噼里啪啦打出来的。为了保证计算准确,黄旭华将研制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出现不同结果就推倒重算,“我们常常为了一个数据,日夜不停、争分夺秒地计算。”
对核潜艇来说,稳定性至关重要,太重容易下沉,太轻潜不下去,重心斜了容易侧翻,必须精确计算。然而,艇上的设备、管线数以万计,如何才能精密测出各个设备的重心,调整出一个理想的艇体重心呢?
因陋就简,勤能补拙。黄旭华想出了现在看来十分“笨拙”的土办法:把科技人员派到设备制造厂去弄清每个设备的重量和重心,设备装艇时,在艇体进口处放一个磅秤,凡是拿进去的东西都一一过秤、登记在册,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有人嘀咕:“我们是来干大事业的,做这些初中生都可以做的小事,大材小用。”黄旭华抽出时间挨个谈话,他说:“每个人手中的每一件小事,最终都归结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性能上;稍有不慎,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这样的“斤斤计较”,使得这艘排水量达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
一腔凌云志——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国内关注精选:
2021年11月9日15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中经未来承办的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汇集8大品牌论坛,线上联动超过200家领军企业,覆盖房产、金融、汽车、银行、保险、医疗、...
据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媒体9月1日报道,英国已经秘密制定了应急计划,一旦苏格兰独立或者立法禁止...
据路透社8月27日报道,美国空军中将托马斯·比西尔(ThomasBussiere)是负责监督中国核武库的美国战略司令部副司令,...
日本媒体爆料称,解放军开始常态化在台湾东北部部署军舰。日本《产经新闻》8月30日在报道中称,中国解放军似乎...
8月31日,中国队以小组第二身份结束单车赛成功晋级后,继续在俄罗斯莫斯科阿拉比诺训练场参加“坦克两项”的接...
今天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总台国防军事频道记者提问:近来有来自外国空军的声音,声称要“让中国感到恐惧”,中国空军对此有何看法? 中国空军...
据@央视军事 微博8月31日消息,在今天的第13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表示,中国空军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歼-20、运-20列装越来越多,国产新型地空导弹直...
8月28日,中国队派出车长牛振国、炮长梁伯进,和驾驶员潘玉红组成的第3车组驾驶366号96B坦克,在俄罗斯莫斯科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