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人民海军:与英法相比,我们优势不够明显(2)
张明强说,以前一艘新舰入列,大家都能兴奋很长时间,就是因为我们原来比较弱、可用的兵力比较少。现在,航母入列了,万吨级驱逐舰入列了,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投入使用了,一般的新舰入列,很难再让大家产生原来那种激动了。
是啊,真正的淡定来自于强大的自信。或许,当国人对军舰入列不再觉得那么新鲜,不再感到那么兴奋的时候,我们的海军也就真正强大起来了。
砺兵之旅
从实战出发和以人为本,看似矛盾的理念,却在实践中和谐统一
11月22日上午,安达曼海某海域阴云密布,远处的天空划过道道闪电。随舰载直升机采访模拟救生演练的记者,心中不由一阵紧张。
直升机起飞时,豆大的雨点已经开始落下。模拟“落水人员”的假人,也正好漂流到了雨区。雨势很大,直升机前窗上一片模糊,开启风挡雨刷也无济于事。
艺高人胆大。飞行员马书伟靠过硬技术调整航向,保持高度。绞车操纵员郦宏涛放下救生钢索,将早已扣好救生吊带的救生员蔡祥放下。由于风急浪高,蔡祥数次试图直接抓住“落水人员”都没有成功。郦宏涛果断放长钢索,蔡祥跳入海中,在风浪中游出数米,才将“落水人员”救起。
其实,这次演习,主办方并没有设置舰载直升机参与的科目。“战斗力水平就是在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中提高的。”马书伟说,随舰执行远海任务期间,结合年度训练计划进行飞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近年来已经成为常态。马书伟曾随舰执行第25批护航任务,他们机组护航期间的飞行时间,比第1批护航编队有了大幅提升。
“以前是把大海当练兵场‘以训载战’,如今是把大洋当战场‘以战载训’。”张明强说,“航行一路、训练一路、研究一路、提高一路”,早已成为海军舰艇共同的组训思路。这次演习,除指挥所人员和翻译等保障人员外,随舰进行训练、见学、调研的人员,就有近30人,约占运城舰加强人员的三分之二。远航途中,大家通过大堂授课、专业研讨、个别交流等形式,交流专业知识、研讨战法训法、熟悉海区情况,提高了军事理论水平。
在实战化理念落地生根的同时,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已渗透到海军官兵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运城舰舰舷内侧立壁以及许多管路,都被一层软软的阻燃保温材料包裹着。“这既是为了隔热,也可以防止官兵在失去平衡的时候受伤。”李建国向记者解释说。
洗衣间、烘衣间、活动室、跑步机、图书室……让曾在海军任职的记者不由感慨——当年曾是水兵奢求的种种,不经意间已成为海军舰艇的“标配”。
“当年造船水平有限,为了保证战斗力,舰艇的八个方面性能中,居住性往往成为最后考虑的因素。”造船专业出身的海军某防救支队航保科科长王林说,实战化理念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矛盾,工作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助于官兵体力和精力的保持与恢复,从而更好地投入训练执勤,促进战斗力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王林所在单位刚刚从正团级的大队扩编成正师级的支队。曾参加马航、亚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的王林,演习期间也一直在关注阿根廷“圣胡安”号潜艇失联事件。在他看来,中国海军防救能力的不断提升,正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今后,海军可以通过装备援助、人员培训等形式,帮助其他国家海军提高防救能力。
深蓝之思
建设大国海军的征途上,怀揣赤子之心的海军官兵,视线紧盯那片深蓝
2014年,出海298天;
2015年,出海289天;
2016年,前7个月出海180天,而后进厂修理;
2017年6月出厂,到完成此次演习任务返航,出海将超过150天。
运城舰政委卞明官列出这一串数据之后,用“海上为家、岸上作客”来形容官兵的生活。
出海天数多,一方面是因为远洋护航、出国访问、联合演习等任务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担负的战备值班等任务越来越重。
远涉大洋向深蓝。不管是在国际舞台展现良好形象,还是在家门口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运城舰官兵在勇于担当的同时,也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这些沉甸甸的思考,宏观涉及舰艇兵力指挥、训法战法研究,微观关乎铃音信号使用、吊放小艇速度,既有安全管理与装备维护等舰艇内部问题,也有海军文化建设、港口管理军地协调等涉及地方的事宜。
——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战法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战术优势。此次演习,孟加拉国海军参演舰艇中,好几艘都是引自中国,其中一艘还担任指挥舰,让官兵倍感振奋。但在航空长朱亚斌看来,放眼全球,仍不能自满。与英法等传统海军强国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来不得半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