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新疆边防战士巡逻遭狼群包围 不停拉枪栓与之对峙(2)
为应对严峻复杂的边境防控形势,连队坚持加强应急处突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他们还协调武警、驻地派出所、民兵,每月举行边境防控、潜入潜出等联合演练……如今,一丝风吹草动、一点异常响动、一张陌生面孔,都会被官兵敏锐捕捉,迅速作出反应。
一次,驻守国门附近的红其拉甫前哨班列兵杨建刚上岗时,发现路旁停放着一辆皮卡车。他透过车窗发现,车内空无一人,车座上放着几件军装。他顿时警觉起来,立即向哨所报告。
时任指导员梁超带领3名战士迅速赶来,突然一名男子钻进车内,发动汽车掉头就跑。梁指导员迅即通知连队,启动军警民联防预案。不到7分钟,连队官兵、驻地民兵、武警官兵同时在多处道路设卡拦截。20分钟后,这名逃逸男子被抓获。后来得知,该男子是犯罪嫌疑人,企图冒充军人越境。
3年来,连队在上级十余次紧急战备拉动考核中,次次都是全团第一。团长杨军检查连队战备工作时称赞道:“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兵就如同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出击!”
山高路险 固守每寸国土
“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这句话,在红其拉甫边防连不仅仅是喊得震天响的口号,更是官兵用生命履行使命的真实写照。
去年9月,连长杨映伟带领战士骑着牦牛,踏上了吾甫浪沟年度例行巡逻的征程。
吾甫浪沟执勤点素有“死亡之谷”之称,每次巡逻官兵要翻越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达坂,30多次涉蹚冰河,往返一趟上百公里需要至少4天。这是全军唯一一条因山高路险而只能骑乘耐力好、擅走一线悬崖的牦牛执勤的巡逻线。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执勤中骑牦牛过冰河 倪光辉摄
蹚冰河、涉险滩。每走一次吾甫浪沟,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一次,巡逻分队到达沟口克勒清河,军医杨海波骑牦牛到河中央时,一个大浪将他卷入河心,连人带牛被冲出300多米,最后在下游被战友们救上岸;
一次,班长姬文志从牦牛身上滑下,差点坠落悬崖;战士王福龙为躲避飞石,险些掉进深谷;夜晚宿营,时任指导员王烈点燃大衣勇斗狼群;涉蹚冰河,护边员加尼丁摔倒在河里,被冲出200多米远……
还有一次凌晨,巡逻队正在宿营时,被狼群包围。十几双绿油油的眼睛盯着营地,低沉的嘶吼声让哨兵毛骨悚然。官兵们聚拢在一起,点燃篝火,不住地拉动枪栓,与狼群对峙了整整一夜。直到天放亮,狼群才散去,官兵们顾不得休息,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位。
近十年来,在巡逻途中,官兵近百次遭遇泥石流、暴风雪、冰雹、雪崩和猛兽的威胁,有30多名官兵曾掉入冰河、山谷和雪坑,15头牦牛摔下悬崖,死于巡逻途中。
一个个惊险的故事,听得记者心惊肉跳。然而,到吾甫浪沟巡逻却是连队官兵共同的愿望。他们说,只有经历“勇士之征”,才算优秀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
胸怀家国 青春永驻边关
紫红色的皮肤、干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在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赋予边关将士共有的、独特的妆容。官兵脱去军帽,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都有一道高高的发际线——头发稀疏。当他们伸出双手,凹陷、变形的指甲让人心疼……由于缺氧和缺乏维生素,官兵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室肥大等高原疾病。
驻守边关,才更懂家国。克服高寒缺氧的各种不适,官兵们在冰川雪山刻下胸怀家国、无私奉献的诗篇。
2010年,四级军士长张洪顺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当时,连队正在执行重大任务,守防多年的张洪顺默默走出连队大门,在空旷的高原上,面对老家的方向,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连队官兵的默默奉献也一直得到各级的关怀。十八大以来,连队工作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如今,官兵住在新式营房里,吸上了床头氧,吃上了新鲜菜,用上了长明电。
“看云彩,看云彩,光秃秃的哨所也有乐趣在。大雪能封住山,封住了路,封不住士兵多彩的情怀……”
团政治处主任陈柏涛说,这是官兵最爱唱的歌曲《看云彩》。都说红其拉甫连有一种神奇魔力,是一个听了不敢来、来了却不愿走的地方。这首动听的歌曲,不就是对这种神奇魔力的注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