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很重要!联组会上,习近平这样谈粮食安全(2)
前一句讲的是数量。突破红线不行,变通突破也不行。习近平强调,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后一句讲的是质量。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习近平强调,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保数提质,习近平这些要求就是强调耕地保护必须是实打实的。
要做到实打实,靠的是“长牙齿”的硬措施。总书记在联组会上讲得再明确不过:“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要点四: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谚说得好,“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这次联组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从更高的层次谈了良种问题。
习近平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如果种业上依然被“卡脖子”,就很难说能够保障粮食安全。
习近平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他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一方面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农耕历史的大国,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未来大有可为。
要点五:大食物观,又是一个“大”字
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
“大食物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习近平对此作了一番解释: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可以看出,“大食物观”,体现在百姓餐桌上,就是在保障口粮的基础上,让食物的品类更加丰富,食物的结构更加优化。
千家万户的厨房餐桌折射出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美好生活不仅体现在吃得饱,还要体现在吃得好、吃得美。
一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二是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总书记讲的“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在两会这样的最高议政殿堂,两者就这样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书写着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生活的美好画卷。
【编辑:田博群】
国内关注精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下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
作为“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之一,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后平均每年将发电624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
——在全球健康峰会上的讲话。要继续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我...
央视网消息(晚间新闻)5月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
点击观看视频 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
3月11日,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今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这次两会承载了哪些特殊意义?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时政新闻眼》为您解...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将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还...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2021年1月25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