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内关注 财经投资 房产置业 旅游攻略 教育培训 汽车动态 娱乐播报 科技频道 美食 时尚 医疗 川南文化 情感助手 职场达人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高新区 荣县 富顺 国际要闻 本地热点

国内关注新闻: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怎么治?解读十部委七省市攻坚方案

记者:采集侠 时间:2021-12-05 15:32  来源:网络整理
国内关注】:东西问丨霍政欣:文物“国际主义”,能成为阻挡文物回归的“挡箭牌”吗?
国内关注】:甘肃省新增15天育儿假,夫妻都有!
国内关注】:北京:设育儿假,延长生育假增至60天
国内关注】:劳动者自愿放弃缴纳社保?看似双赢,实则违法
国内关注】:规范临时用地政策出台 坚决防范用地“临时变永久”
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怎么治?解读十部委七省市攻坚方案由自贡新闻网采编:多措并举科学减排 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每年的秋冬季既是大气污染的高发季节,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刻。”《方...

  □ 本报记者 郄建荣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以及北京市、河北省等7省(市)政府联合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今冬明春的大气污染防治作出精细安排。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随着这两个重磅文件的出台,“十四五”蓝天保卫战已经全面打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的攻坚行动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重污染天气,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继续在重点地区开展监督帮扶,严惩恶意违法。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重污染仍时有发生

  2020年末,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宣布,“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该负责人说,“十三五”这5年是迄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5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

  其中,蓝天保卫战成效尤其显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我国仅用7年左右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30年的空气治理进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2013年至2020年,我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浓度下降48.6%,优良天数比率上升17.9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下降八成以上。但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中低水平上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2020年全国仍有125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超标,PM2.5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臭氧浓度呈缓慢升高趋势,已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依然时有发生。

  刘炳江说,在地域上,2020年全国近一半的重污染天数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重污染天气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在时段上,绝大部分重污染天气集中在秋冬季(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秋冬季扩散条件下降叠加采暖污染排放,使得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较高。

  多措并举科学减排

  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每年的秋冬季既是大气污染的高发季节,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刻。在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十四五”蓝天保卫战怎么打至关重要。

  《方案》称,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并明确了北京市等7省(市)各相关城市2021-2022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北京市PM2.5浓度要控制在45.3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要控制在6天以内。

  根据《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已从科学减排、守好“数据生命线”、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大气质量监督帮扶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这套组合拳将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今年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去产量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等10项重点任务。“遇到重污染天气时,我们要求地方依法按照已经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预警,该什么级别就启动什么级别;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措施,而不是大范围地搞停产,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

  吴险峰说,《方案》首次提出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行业实施错峰生产,“生态环境部联合工信部引进‘赛马机制’,环保绩效好的企业可以不错峰或者自主减排,绩效差的要多错峰,不允许地方不分环保绩效水平,所有企业都搞平均主义”。

  就守好“数据生命线”,生态环境监测司一级巡视员刘舒生介绍,从今年开始,生态环境部按照“十四五”1734个国控站点,开展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排名和考核,实时发布所有国控站点的6项指标监测数据。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说,从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统筹全系统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和骨干力量,在重点区域创造性组织实施了大气监督帮扶工作。通过开展40多个重点专项任务排查,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摸清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气环境问题,全力保障了“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圆满完成。

【编辑:admin】

国内关注精选: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