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习近平:为实现我国探月工程目标乘胜前进 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2)
习近平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要激励更多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航天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就包含了许多参与国的贡献。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交流,推动大科学计划、工程和中心建设,扩大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人类科学事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会见。
嫦娥四号任务实施了两次发射,2018年5月21日发射“鹊桥”号中继星;由“玉兔二号”巡视器和着陆器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19年1月3日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由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国内关注精选:
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并于当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
做过科学研究的人都清楚:一篇只有十几页的论文,背后的各种实验数据可能会有成百上千页。这些隐含了科研工作者大量心血的数据,最后的归宿往往都是在科研人员的个人电脑中“沉睡”...
有一项任务创造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多个首次。有一群人完成了中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探...
1月26日,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发布,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较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观察者网讯)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发言人就全球面临“芯片荒”一事回应称,支持国内外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针对美国对中国企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6日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分别比2019年底增加3128万人、1147万人、1291万人。2020年三项社会...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龚正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如何?在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等方面取得哪些实质性进展?“十...
“我国将在明年上半年用长五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12月25日,在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航天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