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新东方三大网红跌下神坛这一年(3)
另一边,在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份,俞敏洪出现在了中国几乎所有省份的重点大学中,1993 年到 2000 年,新东方学生人数从 3500 人次发展到了 25 万人次,增加了 70 倍。
这个时期,罗永浩和李笑来都还在人海里浮沉,但此前的人生经历已经让他们的忽悠能力得到了初步锻炼和展现。
2000 年,在卖过羊肉串、二手书和电脑配件之后,罗永浩听说新东方教英语能年薪百万,于是给俞敏洪写了求职信,在求职信上的教学经验一栏填上了一句话:教过后来被国家明令禁止的传销课,半年。
在罗永浩心里,讲传销课实际上跟老俞(俞敏洪)的路数差不多,都是绝望中寻找希望。
公认的是,俞敏洪是 「励志演讲大腕」——童年忍饥挨饿,高考三次进入北大,大学患上传染病停学一年,大学求偶被拒等等遭遇,都成了某种信手拈来的激励哲学,被广泛运用在了新东方的课堂上。
台下的大学生欢呼着,让俞敏洪成了第一代网红,也催生了一个神奇的群体——新东方老师。
强悍的、会忽悠口才基本成了新东方老师标配。一个流传颇广的说法是,新东方第一次面试内容包括 5 分钟讲段子能力。
新东方老师备课时,会把整节课要说的话一字字写下来,一遍遍练习,甚至把别人的段子、遭遇和伤感故事的主角,全换成自己,再讲一遍,而主角,通常都是不同版本的俞敏洪。
在当时的新东方教师九条招聘标准里,上过传销课的罗永浩符合七条。三次试讲之后,罗永浩新东方谋到了职位,他叫来了发小李笑来:「以你的口才,在新东方挣大钱肯定没问题!」
从此,新东方多了两个优秀的讲师,中国多了两个影响行业的网红。
无法抹去的烙印
▲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新东方曾经的三驾马车,如今只剩俞敏洪一驾马车
在新东方期间,罗永浩和李笑来发挥起了东北青年的特长,一位讲段子,一位写书。
罗永浩的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等段子,被学生传到网上,有了轰动一时的 「老罗语录」。
而李笑来开始自己出英语教材书,卖自己的产品,还在网上将自己的 「语录」 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英特尔前 CEO 安迪 • 格鲁夫的名言放在了一起。
两个东北青年就明白,在新东方,他俩绝对能靠一张嘴就把钱站着给赚了。李笑来后来回忆说,这是他 「有幸学到的最重要的能力」。
他写道:我在新东方能够如鱼得水,全仰仗着这个能力——其实根本不是 「英语能力」。
谁也没想到,新东方的这种风格,会在十几年后成为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圈,最时髦的产品推广策略。无论是罗永浩,还是贾跃亭,更多新的创业者,不约而同的都采用了这种策略。
2006 年,罗永浩与俞敏洪闹翻,离开了新东方,直言新东方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但实际是个 100% 的纯商业机构。
而俞敏洪也在罗永浩的嘴里沦为 「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没有原则的人之一」。
离开新东方后,罗永浩创办了牛博网,和小时候喜欢打群架一样,他盯着那些让他不满意的人和事——在西门子北京总部前,他抡起铁锤砸烂了三台冰箱。
彼时的他,更加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享受着上千万粉丝的欢呼,如同他在《长谈》中提到的 「快意恩仇,然后想说啥说啥,想骂谁骂谁」。
就在罗永浩砸冰箱和口水仗时,李笑来以每枚 1 美元的低价,拥有了六位数的比特币,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的比特币首富。
俞敏洪的新东方,则在 2013 年初向外宣布将关闭近 20 个教学中心,4 个月内裁员近 1500 人。俞敏洪为此开掉了执行总裁陈向东,开始了 「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熟悉了。
罗永浩后来创办了以情怀为主的锤子科技,靠自己的口才和段子,培养了大批锤粉,第一场 「相声大会」 直播累计观看 274 万人次,开创了中国科技类活动累计观看直播人次最高,和在线观看直播人数最高两项纪录。
他还从大忽悠贾跃亭那里借到了 1 个亿,向京东拿到了数亿的预付款,创造了一个京东内部的 「罗永浩条款」—— 「品途商业评论」 在一篇文章中披露称,刘强东看完下属有关锤子想提前支取预付款汇报后,对老罗产生了好奇,就请他吃过一顿饭。随后京东在内部宣布 「预付款在一定额度内可以让事业群负责人自己审批,不需要上报刘强东」。
国内关注精选:
“爸爸,长大以后我想嫁给你!” “妈妈,长大以后我想娶你!”这是贴在深圳地铁一号线车厢内的广告文案,主题是“童言无忌”。 贴在深圳地铁一号线车厢内的广告文案。 据澎湃新闻8月...
【文/观察者网 陆雨聆】随着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日新月异的发展,一夜爆红早已不是娱乐圈明星们的专属。 即将过去的2019年也是如此。从“文化输出”的美食博主、梦回大唐的舞蹈演员,再到...
【文/观察者网 尹哲】 今天,新东方年会内部吐槽视频《释放自我》在朋友圈疯传。 “只会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累死累活干不过写PPT的...掏出PPT一顿胡扯”,“只会为人民币疯狂的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