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维和战士轮换回国不到一周就痛失战友,这次他抉择重回马里
今天(29日)是“国际维和人员”日,而大概半个月前,中国维和战士韩立建再次出征马里,这是他第二次远赴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义务。一年前的5月31日,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在马里受到汽车炸弹袭击,壮烈就义。而这距韩立建轮换回国不到一周。
时隔一年,韩立建重整行囊再次出访。今天,中国军网民间微信刊发韩立建亲述:走出国门方知祖国强大,透过硝烟乃知战争宝贵,历经烽火更知责任严重。
以下为文章原文:
此时的你,是不是正在享用着端午节假期?
当你在战争的环境里享用着假期、陪伴着亲人的时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在异国家乡,代表祖国,为战争而来——他们就是维和战士。
每年的5月29日,是"国际维和人员日",这一天的设立旨在对国际维和人员作出的贡献示意感激。
今天,咱们就经过一位战士为何会抉择再次去马里维和的故事,来走进这群最可恶的人们。
2017年5月16日,我随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出征,当晚我在维和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重返非洲,再去马里,代表祖国出征,为战争而来。”(图自中国军网)
走出国门的那一刻,与初次加入维和义务的战友相比,我的心坎略显安静。
两年前,记得第一次出国维和,我与战友初到马里加奥维和义务区,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和平留下的满目疮痍;痛惜的是百姓生存的疾苦。当地武装冲突始终、极其恐惧权利气焰嚣张,使马里长期堕入战乱动荡、生灵涂炭的境况之中。在马里执行维和义务的一年,堪称是风险就在身边、敌情就在眼前,时时辰刻都在考验着咱们应答处置突发情况的才能。
其实,可以有幸第二次远赴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义务,是我始料不迭的。
还记得,2016年5月20日那晚,当我与战友完结12个月的异域征程乘坐飞机平安起飞在祖国的那一刻,每集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爱你,祖国!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说真的,这句话并不矫情,的确是每一名维和官兵回国后心境的切实写照。
在尼日尔河畔与当地村庄儿童合影。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中国军网 图
出国维和平安归来,最快乐的当属我的家人和部队战友。当时的我也在思索和盘算着,或者本人的军旅生涯已经没无时机重返马里维和了,由于一年后本人退役期已满12年,可能抉择转业回中央,过上“朝九晚五”的生存,可以有更多的工夫陪陪家人。
维和凯旋,在机场完结冗长而浩大的欢迎仪式后,我与战友乘坐大巴前往营区,车厢里大家没有过多的交换,都不约而同地望着车窗外的夜景:川流不息的车辆、冷热闹清的人群、目不暇接的商店,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繁华拥堵。那时我心想,这才是战争本该就有的景象,可惜在马里加奥维和义务区,对当地百姓来说,这所有又都是那么的朴素和陌生。
一年前,分开马里加奥维和义务区时,在印有“UN”标志的联结国客机上,我透过机窗望着那片炽热的红土地暗暗祷告:“让战争永驻世界,愿马里早日安宁!”
随队走访慰劳当地学校时,为学校师生拍摄照片留念。
马里维和义务区是联结国各维和义务区中武装冲突最强烈、恐惧袭击最频繁、人造环境最顽劣的义务区,也是联结国维和人员伤亡最重大的义务区,曾被联结国原秘书长潘基文称为“最风险的义务区,而没有之一。”
马里加奥当地工夫2016年5月31日晚,联结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固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逢汽车炸弹袭击,形成严重伤亡,正在哨位执勤的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壮烈就义。
那一天,我刚刚轮换回国不到一周的工夫,惊闻这一可怜的消息,我因得到了一名厌战友感到无比的痛惜和悲愤,并对这起恐惧袭击事情痛恨不已、剧烈谴责。
时隔一年,当我重整行囊再次出发时,身边很多冤家和同窗都会问同一个成绩:“你怎样又去了?多风险啊!”
说瞎话,我也想过这个成绩,尤其对家人来说,我的抉择会让他们担心受怕一年多,甚至工夫会更长更久。然而,我想说,面对祖国和母亲,我既是一般一兵,也是一个孩子,哪个母亲都不宿愿本人的孩子出现丝毫的风险。然而,代表祖国出征,总得需求有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