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王指倒、六百帝、季挖挖,纪检办案先查绰号
据微信公众号“观海解局”(guanhaijieju)21日报道,日前,中纪委官网刊发了北京门头沟原区长王洪钟的案件警示录。其中提到,他为谋求看得见的政绩,大搞拆迁和市政工程,被老百姓鄙之以“王指倒”。
法晚·观海解局记者发现,类似于“王指倒”的绰号在近些年查处的贪官身上并不鲜见,“拆迁大佐”(沈培平)、“六百帝”(万庆良)、“武爷”(武长顺)等等不一而足。官媒甚至总结出三种绰号类型。
除了当地群众,宽广网友也给贪官起了不少诨名,比如“表哥”(杨达才)、“房姐”(龚爱爱)、“坟爷”( 林耀昌)等。
中共地方机关刊《求是》杂志示意,贪官绰号的背后是民意向背。“乱作为除了遭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之外,还将被人民钉在历史羞耻柱上。”
(被称为“六百帝”的万庆良在受审时痛哭)
贪官绰号次要有三大类
关注官员的绰号有什么用?
一位长年从事办案工作的人员向新华社记者透露,日常监视和案件侦办过程中,办案人员搜集的大量信息中,就包括官员的绰号、声望、口碑等等,“这些实践上都是官员能否清廉,能否经得起各种诱惑的有力佐证,也是深度侦办案件的重要要素。”
法晚·观海解局记者留意到,当地民众对贪官的绰号只管戏谑,但从一些已经披露的案情来看,这些“描写”颇为传神地概括了此人的所作所为,几乎都有糜烂的身影。依据所触及的内容,新华社记者分成了3类:
第一种是“大拆大建”型。地方巡视组向地方提交的巡视报告称,近些年来,各地95%的贪腐官员与城市拆迁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无关。上文所提及的王洪钟就是典型的例子。
(绰号“季挖挖”的季建业受审)
除此之外,在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他自己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机市长”和“砍树市长”等绰号。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在其负责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时期,因拆迁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还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因大拆大建、学日本语气谈话而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拆迁大佐”。
第二种是“作秀”型。此类官员秀“爱民”、秀“清廉”、秀“简朴”,秀本人如“及时雨”般急公好义。
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是其中的典型。落马前,坊间就将其戏称为“六百帝”。原来,他在承受采访时称:“我工作20多年还没有买房,还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的宿舍,每月交房租600元,当然政府补贴一些。”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坊间人送绰号“武爷”,他“秀”的则是“江湖义气”。
(“武爷”武长顺受审)
第三种是“贪腐堕落”型。此类官员的特点是得寸进尺,独揽大权,且胡作非为,几乎在任上时其随心所欲的情景就已经被当地群众熟知。
湖南省郴州市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曾被当地群众称为“曾矿长”,他曾在负责市纪委书记同时专任郴州煤矿整理小组组长,借此身份大肆索贿。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外号“许三多”,钱多、房多、女人多;湖北天门原市委书记张二江人送绰号“五毒书记”——吃喝嫖赌,加上吹。
涉房贪腐被称为“房”字辈
法晚·观海解局记者发现,除了当地群众,给贪官起绰号的还有宽广网友,且因滑稽幽默、恰到益处、用语超前等优点流传愈加宽泛,而非局限在一城一地。
在这方面,典型就是“房”字辈,比如房叔、房哥、房姐、房妹、房嫂与“表哥”杨达才。
坐拥20多套房产、受贿1.24亿元、贪污1053万元,被网友称为“房叔”的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治理局原副局长张新,是个典型的“小官巨贪”。2014年9月16日,其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房叔”张新受审)
在北京领有44套房产,,面积达9600多平方米,被称为“房姐”的陕西神木县乡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龚爱爱,因犯伪造、交易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90后“房妹”翟家慧一家4口人名下有29套房产,值得留意的是,其父为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最终,2014年12月18日,翟振锋因犯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