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注新闻:“十三五”期间 四川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9月底,被纳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新津宝墩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再度展开。此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提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梳理出17个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项目,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是其中之一。目前,其他相关项目推进已初见成效,文化传承与创新呈现出清晰脉络。
文化传承动作频频
今年1月,《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川历史名人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巴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3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历时数月,首批十大历史名人出炉。未来,我省将为十大历史名人全部修建博物馆或纪念馆,承载并弘扬历史名人的当代价值。
6月,古蜀文明早期遗址调查——穿越龙门山脉考古行动在茂县启动,旨在探索古蜀文明的萌芽之路。随着宝墩遗址的再度发掘,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有望进一步厘清古蜀文明发展的脉络。
8月,全国三国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座谈会在成都举行,2012年启动的成都现存蜀汉遗址调查成果也结集出版,四川对三国蜀汉文化的传承迈出实质性步伐。
目前,纳入《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的17个主要项目中,绝大部分已启动。其中,振兴川剧通过“川剧进校园”等方式,逐渐培养出一批热爱传统戏曲的年轻人;通过在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增进了公众对非遗的了解,抢救性保护了古老的羌族文化;古籍普查工作加快推进,已完成近50家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工作。
创新带来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仅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让百姓享受到更便捷、丰盛的文化大餐,文化产业也以创新为引领,在音乐产业、游戏产业、创意产业等方面频出亮点。
2016年12月,“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从创造出108万人次观展记录,到互联网上逾2000万网友的互动,这次文物展成为我省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本。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举措亮点多。今年,博物馆、纪念馆的错时延时开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至7月,错时延时开放政策已在全省展开。成都尝试开展群众“点菜式”服务,按需定供,大幅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在成都悦来茶馆,爱国主义、向上向善等通过经典的川剧故事传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今年8月,“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在香港举行,以香港为支点搭建起文化创意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向港澳及全世界宣介成都机遇。9月,成都音乐文化产业基金设立,这是全国首个专门支持音乐产业的基金,成都音乐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下一步,我省将探索建立“藏羌彝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息、物流、广告等产业融合;将探索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及文化产业改革用地等,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
国内关注精选:
捐赠仪式现场。阿坝州卫健委供图 人民网成都9月17日电 (王波)9月1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和马尔康市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大肠杆菌)免费接种项目启动仪式在马尔康市举行。...
市委书记李强今天下午(2月23日)在浦东新区调研“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推进情况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
新华社成都9月2日电(记者陈地)1日,从哥本哈根出发的1040头丹麦原种猪乘坐包机顺利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是四川本次引进种猪的第一批次。据了解,该批种猪主要包括大白、长白、杜洛...
据@央视新闻 11月7日消息,近日,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军事专家尹卓解读:相较于许多国家依托外国培训,我国海军已实现了自主成体系培养舰载机飞...
8月16日,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公安局发布通报,8月12日,该市嘉禾东路一小区内发生命案,一名有精神病史的18岁男子对受害人行凶后乘车离开到公安机关投案。 荔枝新闻了解到,受害者是一...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安全开学,教育厅、省...
据微信公众号“潇湘晨报”3月1日报道,有亲戚来访,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对夏花容(化名)来说,突然成了一种“压力”。 她家是湖北松滋市陈店镇的,儿子结婚15年,四川亲家那边没来过...
外出务工人员申报健康证明如何更顺畅?三天时间会不会太短?持有健康证后,在省内到达目的地后是否还需要隔离?2月19日,省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启斌,省卫健委副主任赵汝鹏分别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