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关注财经投资 房产置业 旅游攻略 教育培训 汽车动态 娱乐播报 科技频道 美食 时尚 医疗 川南文化 情感助手 职场达人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高新区 荣县 富顺 国际要闻 本地热点

财经投资新闻: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记者:采集侠 时间:2022-02-07 12:06  来源:网络整理
汽车动态】:【国际快讯】丰田2021蝉联全球销冠;戴姆勒将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通用CEO首次试乘自动驾驶车
汽车动态】:禁售柴油车型将导致意大利就业岗位流失
汽车动态】:J.D. Power 2022年美国电动车满意度调查:特斯拉Model 3和起亚Niro荣登榜首
汽车动态】:StoreDot开发出先进技术 延长电池寿命及二次使用时间
汽车动态】:Mike Hale:塑料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由自贡新闻网采编:(文/观察者网朱琳)据港交所信息披露消息,韩束、一叶子等国内知名品牌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文/观察者网 朱琳)

据港交所信息披露消息,韩束、一叶子等国内知名品牌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美集团”)1月17日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欲冲击“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

大部分人对于上美可能不太熟知,但都肯定听说过“韩束”、“一叶子”等护肤品牌。

拥有这几个大众认知度不错的品牌,上美集团的营收和毛利这几年也在稳步提升,但奇怪的是,上美并不赚钱。据招股书,过去两年上美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仅为1.14亿元和2.65亿元,而其同期的毛利润分别为17.49亿元与21.87亿元。

利润都去哪儿了?答案藏在高额的营销费用里,招股书显示,上美过去三年的营销费用几乎是营收的一半。

屡屡重金营销的上美一直以来都被网友以“哪位明星火就找谁代言”,林志玲、郭采洁、娜扎、景甜、谢霆锋、鹿晗、吴亦凡、佟丽娅等都曾经成为过上美旗下产品的代言人。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让人奇怪的是,有那么多一线大牌明星加持过的上美集团,为什么旗下产品还是逃脱不出“低端”,“微商”的印象?

营销占营收一半,研发占比寥寥无几

上美集团 CEO 吕义雄曾说过,“打广告,不一定能做成品牌,不打广告,很难做成品牌。”

据上美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25亿元、15.36亿元及11.19亿元,累计达39.8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6.1%、45.4%及43.1%。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图自招股书

无论是做韩束还是一叶子,上美的典型策略就是铺天盖地打广告。

在2015年,上美集团以5亿元冠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被称为“中国广告史第一大单”。除此之外,韩束冠名的节目还有《非你莫属》、《背着青春去旅行之花样爷爷》、《女神的新衣》等。

除了电视渠道,上美集团还重点布局了广告院线,连续4年投放全国万达院线。每一场电影开幕前都能看到一叶子和韩束的广告。

巨量的营销费用投入短时间内树立起了品牌知名度,但是烧钱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上美集团必须要拿近半营收来支付营销费用,另一方面,上美集团没有太多余力能够投入产品研发。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研发成本在报告期内分别为0.829亿元、0.774亿元及0.717亿元,累计达2.32亿元,占比分别为2.9%、2.3%及2.8%,不及销售及分销开支的十分之一。

这也导致上美集团的产品迭代速度慢,营收重度依赖现有品牌。

从品牌划分上看,“韩束”分别贡献销售额9.20亿元、13.33亿元及11.37亿元;“一叶子”贡献10.51亿元、10.07亿元及6.45亿元;“红色小象”贡献5.17亿元、7.66亿元及5.80亿元。三个品牌合计贡献公司总收益的86.6%、91.8%及91.1%,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最爱找大牌明星代言的国产化妆品,为什么总被人说“土”?

图自招股书

在2012年,韩束推出爆款红BB霜后,再未有过类似大爆品。此后,2014年,韩束推出“巨补水”系列;2019年,韩束推出红胶囊系列以及抗初老面膜,再之后仅推出抗衰产品“双A醇精华”、“霜导面膜”等,仍然名声寂寥。在韩束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自营店铺中,排名较前的仍是韩束的早期产品。

相比之下,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有近4000名研发人员、20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逐年增长,过去十年每年申请专利数接近500个,每年更新的新品数量占到15%-20%,研发费用占比均在3%以上。

对于产品研发的重视让国际化妆品巨头能持续推出新产品,并且在高端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上美集团砸钱营销的策略,短时间内提升了营收,却让自己陷入了中低端市场。而较少的研发投入,也让自己的产品难以冲击高端市场。

重金营销,产品仍逃不出低端市场印象

早期的“微商营销”以及下沉市场的“电视购物”营销,让韩束、一叶子等品牌缺席了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

财经投资精选:

阅读推荐